淘宝网达芙妮女鞋质量怎么样或者达芙妮淘宝店是真的吗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达芙妮女鞋质量怎么样,以及达芙妮淘宝店是真的吗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文章详情介绍:

“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一直没有变”达芙妮,没落的“国民女鞋”

知名艺人全智贤与谢霆锋曾为达芙妮的产品做宣传推广。 (达芙妮官网截图/图)

2020年8月25日,达芙妮国际(00210.HK)公告显示,达芙妮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减少85%,亏损1.41亿港元,线下门店数量由2019年6月30日的2208家骤减至293家。

淘宝网达芙妮国际称,将彻底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(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),关闭旗下所有其他品牌业务销售点。消息一出,“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”登上微博热搜榜,有的网友感叹一代“鞋王”风光不再,留言说“别了,我的青春”。

开店叁十年

达芙妮是中国知名女鞋品牌,市场占有率最高时,曾号称每五双中国品牌女鞋中就有一双达芙妮。那句经典广告词也曾家喻户晓——“爱上S.H.E,爱上达芙妮”。

2020年8月31日,达芙妮官方微博澄清称“达芙妮集团从未彻底退出线下实体零售”,目前聚焦自有品牌“达芙妮”和“鞋柜”,持续其线下零售。

两次声明相较,可以看出其承认中高档部分退出实体零售。然而在用户眼中,达芙妮实际上早已从80、90后的第一双“奢侈皮鞋”降级成了超市里常年促销的中低档女鞋。

目前在达芙妮的天猫网店上,鞋价在100-300元之间,部分款式有“买一送二”的促销活动。自30年前诞生起,它的价位就在这个区间。但随着物价的普遍提昇,这个价位早已不再“高端”。

1987年,来自中国台湾的张文仪、陈贤民在香港创立永恩国际(集团)有限公司,公司经营以外销为主的女鞋代工制造。

1980年代后期,两岸经济交流增加,张文仪、陈贤民在福建莆田投资建厂,并设立莆田涵江鞋业有限公司。

1990年,永恩国际自创女鞋品牌达芙妮,开始内销为主的发展策略,并很快占领了国内的女鞋市场。1995年,永恩国际于香港上市。次年,达芙妮开始大举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,在中国快速扩张。

达芙妮曾一度被称为“国民女鞋”。其代言人是知名女星刘若英、台湾女子团体S.H.E。门店开到大街小巷,2008年,一本署名为陈伟文的作者曾出书《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》,分享达芙妮的经营故事。

2012年是达芙妮的巅峰时刻。其销售点遍布叁四线城市,是县城步行街的“标配”店铺,门店在中国一度开到6881家。2012年,达芙妮国际实现营收105.29亿港元。

2020年8月28日,福州市大润发商城金山店,达芙妮的门店已经迁走,商城外的标志仍然可见。 (黄欣然/图)

清不完的库存

然而风光背后,达芙妮早已危机四伏。

早在2004年,因以假土地买卖拉抬股票,达芙妮创始人之一张文仪遭台湾警方通缉,达芙妮股价大跌,张文仪的董事会主席一职由陈贤民的外甥陈英杰接任。2007年,张文仪在澳门被捕并押解返台,达芙妮股价再次暴跌。2011年,陈贤民卸任董事总经理的职位,公司大权落在陈英杰身上。

创始人丑闻只是开始,随后电商转型失败则给达芙妮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。

据财新等媒体报道,2010年,达芙妮与百度合作投资B2C平台“耀点100”,首创“线上购物+门店取货”的运营模式。达芙妮先后在该平台注资3亿元,同时关闭京东、好乐、乐淘等其他分销渠道。

这次豪赌却以失败告终。2012年,耀点100网站停止运营,达芙妮投资打了水漂,还错过了转型电商的最佳时机。

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程伟雄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达芙妮用“线上购物+门店取货”的模式大肆拓展线下实体店,不但承担了高额的经营成本,还夹在了线上电商平台低价扩张、线下国外快时尚品牌撕开中国市场的夹缝中。线上价格战、线下店面成本扩大,使达芙妮资金链日趋紧张。

更核心的问题是库存。服饰界有一条规则,“得库存者得天下”,管理好库存是服饰品牌迈向成功的关键。但达芙妮在近十余年中,库存问题愈发严重。

2004年,达芙妮的库存周期为126天,2015年上升到215天。大量库存积压、商品上新慢,门店不得不通过降价来清理库存,达芙妮逐渐给大众留下款式旧、常年打折的印象。

对此,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认为,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是开了太多无效的门店。“清库存应该是短期行为,如果长期清库存,说明品牌的产品设计、营销都有问题,跟消费者的匹配度不高,只能通过降价去迎合消费者。”

2012年,达芙妮大幅裁员,2013年起营业收入连年下滑,2015年开始巨额亏损。2015到2019年,达芙妮共计亏损近40亿港元。

闭店潮随后而至。2015年,达芙妮约有6000家线下门店,到2018年,将近一半门店关闭。2019年达芙妮关店2400家,平均每天关店6家。

2008年,在经营顶峰时期,曾出版《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》分享经验。图为该书封面。

难挽颓势

达芙妮(DAPHNE)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美丽动人的月桂女神,女鞋定位一度与时尚挂钩,成为许多80、90后女孩青春期、初入职场时的购鞋首选。

48岁的刘燕是福建的一位白领。她是达芙妮的老顾客,住所附近有一家达芙妮门店。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她发现达芙妮的鞋子越发难穿。“本来是看中它便宜,可是鞋子太磨脚,经常买了就后悔。有一双没穿几天就坏了。”

后来,刘燕不再光顾那家门店,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,“如果在淘宝上能买到同等价位、质量更好的鞋子,我为什么还要忍受磨脚?”

达芙妮青浦总部前员工郑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打诞生起,达芙妮就是主打150到300元的鞋子,客户群是收入不太高、但喜欢换款式的女性。“穿一两年,想换就扔了,不会心疼。”

达芙妮何以没落?郑杰总结原因有两点:质量低劣、管理溷乱。

“工艺太过简单。比如鞋底、鞋跟,就刷个胶。”郑杰回忆,2014年,新员工到上海青浦的工厂参观,而后在公司大会上被问及参观感想,新员工坦言,“我们公司做一双鞋的步骤也实在够简单的。”

程伟雄亦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频繁的价格战使达芙妮品牌力、产品力、渠道力减弱,用户体验大幅降低。

价格博弈导致达芙妮在原材料上只能选择PU革。PU革是一种以PU树脂为原料生产的人造革,与真牛皮相比较,PU革材质硬、舒适感差、容易磨脚。这也就导致了消费者普遍的“磨脚”印象。

此外,达芙妮内部存在管理问题。郑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达芙妮人事安排冗杂,一个部门里有一串总监,“经理比专员多得多”。

郑杰回忆,2013年的公司年会上,一位领导表示要把门店数增加到10000家。实际上,那一年达芙妮不得不开始自救。

转型电商失败后,达芙妮尝试过“去加盟化”,以调整销售渠道。然而,达芙妮推出“单方面不续约”条款,致使加盟商怨声载道。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,曾有17家加盟商向上海市工商局举报达芙妮涉嫌违规。

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几位达芙妮的加盟商,截至发稿,无人回复。

达芙妮还尝试过继续聘请大牌、引进新品牌,以挽救品牌形象。2015年,达芙妮推出由谢霆锋、全智贤、刘诗诗、郭雪芙等知名艺人组成的全明星阵容。然而颓势难以逆转。

达芙妮不是孤例。在传统知名国内品牌中,除了李宁、安踏等少数转型成功的桉例,更多“达芙妮们”面对着类似的命运。

曾经的中国休闲鞋“叁巨头”,是百丽、富贵鸟、达芙妮。百丽曾连续13年拿下中国女鞋销售榜冠军,但在2017年退市、被收购。富贵鸟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,3年后停牌,2019年公司宣告破产。

曾被80、90后视为时尚潮流的美特斯邦威、森马等服饰品牌,如今也渐渐退出公众视野。由周杰伦代言的美邦服饰(002269.SZ),2012年后营收下滑,2015年首次出现亏损。2019年财报显示,美邦服饰营业利润亏损7.79亿元,下降1521%。

森马服饰(002563.SZ)曾每年斥巨金邀请韩国明星代言,2020年上半年,股东净利润同比减少97%。曾由知名女星林志玲代言的中国内衣第一品牌都市丽人(02298.HK),2020年上半年亏损逾1.3亿元。

马岗总结,新零售背景下,许多传统经验已不再奏效。传统鞋服品牌需要建立数字化的经营体系、实现轻资产转型,并且保持对新鲜事物的适应与学习能力,“一个品牌最怕的就是一直没有变”。

(应受访者要求,刘燕、郑杰为化名)

南方周末记者 敬奕步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黄欣然

达芙妮再关941家门店巨亏近10亿 新计划:裁员?

市值从170亿跌落到3.99亿。

仅仅在2004年,达芙妮还号称中国市场每五双品牌女鞋就有一双来自达芙妮。但15年后的现在,不知谁家鞋柜里还能找到一双达芙妮?

近日,达芙妮国际公布2018年业绩,营业额约41.27亿港元,同比下跌 20.8%。股东应占亏损约9.94亿港元,同比上升35.4%。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60.3港仙,不派息。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17年的3.05亿元下降到1.58亿元,同比下降48%。

虽然达芙妮财务报告显示,其连续第八年在《二零一八年中国品牌力指数》(女鞋类别)维持第一的领先地位。国产女鞋市场,仅从竞争维度看排名结果,似乎一切也并无变化,达芙妮、百丽风光依旧。但如果解读经营数据,就会发现不仅是达芙妮,女鞋几大传统巨头整体滑落。2017年7月,百丽正式从港交所退市。

退市前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,截至2017年2月28日,百丽集团净利润为24.03亿元,同比下降18.1%。红蜻蜓2018年前叁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0.57%。星期六2018年仅仅是扭亏为盈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.14亿元。千百度2018年初发布盈利预警,预计2018年全年亏损0.8亿元左右。

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女鞋巨头,面临着门店业绩急速下滑,关店潮等打击。《中国品牌力指数报告》称,达芙妮是与行业同步衰退的第一品牌。

1987年陈贤民和大舅子张文仪创立了一家叫做“永恩国际”的公司,早期生产及销售鞋类产品到美国。1990年,在看到中国市场女鞋消费的潜力庞大,陈贤民和大舅子张文仪、连襟陈明源创立自己的品牌“达芙妮”。达芙妮的目标客群清晰,分为“D28”及“D18”两大系列,分别针对20至45岁及15至30岁之女性,随后他们还创立了另一个品牌“鞋柜(SHOEBOX)”。

达芙妮采用街边店与加盟的形式进行扩张。在当时人们的消费习惯还保留在线下,而街边店也有别于商场专柜,可以更利于建立完整的品牌认知,而不是和百丽这样的同类竞争者一样,挤在商场的一层女鞋区域里。

加盟模式也让达芙妮快速扩张。在速度最快的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之间,每年都有近八百家达芙妮在各城市开张。渠道优势转化为市场占有率,达芙妮一度拥有近7000家门店。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任意一条步行街,达芙妮门店似乎是标配。

2011年,陈贤民退休,企业的交接棒最初是交到了陈明源之子陈英杰手上。2012年,达芙妮出现库存压力,营业增速开始放缓;2015年开始连续亏损。财报显示,2015年至2018年,达芙妮净关店数量分别为805家、1030家、1009家、941家,平均每天关店2.6家。

江苏常熟从事服装纺织生意、代加工过Zara等国际品牌的吴剑总经理向时间财经表示,达芙妮存在品牌老话的问题。达芙妮一直走的是年轻化路线,可是当初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年轻人已经成了中老年人。而现在的年轻人对达芙妮接受度不高。中低端女鞋消费者一个是转向其他更时尚的品牌,另外一个就是淘宝网红店铺也占据了一大部分市场份额。未来达芙妮如何能否打造好品牌是关键问题。

时间财经致电达芙妮,截止到发稿前,没有收到相关回复。

常年打折却年年亏

从表面上看,库存压力导致了清仓打折,打折又损伤了品牌形象,降低了毛利率。而租金过高,人员成本上升不得不关闭店铺,但是背后本质还是产品自身的问题。

达芙妮财务报告显示,亏损原因主要由于关闭店铺和同店销售下降所致。由于产品组合和增加清理过季存货,其毛利率由49.2%下降至45.2%。此分部录得经营亏损7.98亿港元,相对去年则为6.68亿港元。另一方面,其他品牌业务分部收益总额减少20.6%至5.83亿港元(2017年为7.34亿港元), 亦归因于年内关闭店舖。此分部录得经营亏损0.27亿港元,相对去年则为710万港元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是否买一款鞋主要的几个原因就是款式,价格以及舒适程度。

而对于大多数年轻女性消费者来说,款式是最为重要的原因,直接决定了是否有购买欲望。如果真的喜欢款式,其他的因素都可以为这个原因让路。

达芙妮曾经也是时尚的代表,但是随着网络上更多的网红品牌,自主品牌遍地开花,它的创造力却依然停留在几年前,甚至就连叁四年前的流行元素都可以在达芙妮的门店里看到。自然而然,达芙妮就成了过时的代名词。

其官网上显示,2017年,2018年达芙妮的新品仅在换季时才出现,一年一共四次。相比较,逆势而上的中低端女鞋品牌“大东”,销售额年年高涨,门店甚至达到了8000家。淘宝上网红女鞋店铺,差不多每1-2周推出新款。这些线上线下店铺里,可以随意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式鞋款,包含各种各样的流行元素,它们也确实紧跟上了潮流的步伐。

在非洲纳米比亚开店的丹东人侯小姐向时间财经介绍,她一个月收入6000元上下,经常通过国内朋友从淘宝店带一些新款鞋来非洲,价格在一两百元,主要因为“淘宝款式新颖,价格也不贵,而买达芙妮给她地摊货的感觉。”

时间财经查阅了天猫2018年“双十一”女鞋热销店铺排行榜,达芙妮并不在前十行列。而同样定位年龄段在20-29岁女性消费者的中低端品牌卓诗尼排名第九,在小红书上,也看到了达芙妮和卓诗尼的讨论。部分消费者表示,“在款式差不多情况下,卓诗尼甚至会更便宜。”

2018年财报以及其他媒体评论也多次提到,达芙妮库存积压问题严重。其原因在于,由于供应链体系庞大,达芙妮的生产周期和结构无法立刻深入调整。每年生产大量的产品,最终变成了无法销出的库存产品,并挤压现金流与店铺空间。

时间财经查阅财报,达芙妮的平均存货周期,从2010年的128天一跃至2012年的188天。达芙妮至今也没有将存货周期调整至2010前的水平。2017年和2018年2年,达芙妮的平均存货周期都需要198天。

而整个2018年,达芙妮似乎一直在忙于处理存货。达芙妮财务报告显示,存货由2017年的12.5亿港元减少至2018年的9.92.亿港元。存货周期过长,需要在线上线下打折处理存货,又造成了毛利率的进一步降低。

达芙妮如何跳出恶性循环,让自己变得强大?

自救?

不论是财报数据折射出来的问题,还是媒体的批评浪潮,亦或是微博、小红书上的负面评论,达芙妮似乎都有所回应——在2018年财务报表最后的展望一项里,列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桉,甚至针对消费者偏好和营销战略聘请了专门的大数据和咨询公司。这些“解药”能否奏效呢?

时间财经整理财报,2018年提出的整改方桉有7项之多。

产品升级是业务转型的关键举措之一。因此达芙妮将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,重点关注时尚性及舒适性,继续以更时尚的产品及运动休闲鞋丰富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,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。除了更频繁地推出新产品外,达芙妮亦将扩大产品种类,以抓住更多商机。

针对老问题,存货积压问题,达芙妮2019年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的供应链体系,以满足产品开发及店铺销售的需求。达芙妮将寻找能够实现快速反应生产的新制造商。将根据市场反应而确定生产数量,从而避免存货积压。另外,也将继续优化物流配送系统,采取信息技术系统实现存货自动化补货并整合区域仓库,以缩短交货时间。

对于日益增加的直营店加盟店租金过高产生的经营风险,达芙妮将在其零售网络中引入“合伙人制度”。对于保持盈利的线上部分,达芙妮还将投入更多资源与社交媒体及电商伙伴合作,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者行为及消费模式。为有效追踪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及市场趋势,以便做出更精准的预测,达芙妮还将针对消费者需求,继续与大数据公司合作。并且将与一家品牌咨询公司合作,调整其品牌营销策略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达芙妮提出了将进一步精简其组织架构并优化内部流程,引入全新的奖励及考核机制。这是否意味着达芙妮雇员数已经从2017年的1.3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8700人,2019年还有进一步精简打算?

显然,达芙妮的目标很简单,就是先活下去。更远的才是打一场翻身仗。(北京时间财经 梁晨)